第(3/3)页 信的最后写有郝摇旗三个字。 不过赵徽并没有太大的反应,他根本没有听过此人的名字,想必是哪个山头的草头贼。 赵徽一时无策,索性叫来幕僚一起商议。 那幕僚在看到郝摇旗三个字后却是大惊。 “东翁,此人乃是李闯麾下悍将啊!” “什么!” 赵徽吃了一惊道:“那这支军队岂不是就是闯军了。” 闯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,虽然被清军一路穷追猛打,但当年也没少让明军吃苦头。 “本官该如何是好,如何是好啊。” 郝摇旗亲自前来“借粮”,赵徽若是不借,郝摇旗一怒之下势必会下令攻城。城破之后赵徽肯定难逃一死。 可如果赵徽迫于压力借粮给郝摇旗,万一事情走漏了风声,此事被朝廷追究,一顶通敌的帽子扣下来赵徽同样是吃不了兜着走。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他现在的处境都很艰难。 “东翁莫慌,便且先把粮食借给他吧。” 听幕僚这么说,赵徽眉毛一挑道:“那万一将来朝廷知道了呢?” “朝廷又没有证据,只凭一些闲言碎语就能治东翁的罪吗?至于库中粮食缺项,随便做做账目便是。” 两害相权取其轻,对赵徽来说显然跟郝摇旗合作的风险更低。 “那该如何跟这郝摇旗交接呢?” 郝摇旗要的是粮食,可那么多粮食不可能凭空变到郝摇旗面前。 赵徽要想把粮食“借给”郝摇旗,就必须打开城门。 天知道这个时候郝摇旗会不会趁机攻城。 “东翁不妨与郝摇旗约定一个时间地点,在那里交割。只要保证那个地点远离府城即可。” 赵徽眼前一亮。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。只要别在城下交割就好,便是郝摇旗反悔赵徽也有时间组织人手守城。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,赵徽可以让运送粮食的衙役、府库兵扮作商人,组成一个临时的“商队”。 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洗脱赵徽本人的罪名,即便将来朝廷追究起来也没有证据证明他私通郝摇旗。 ... ... 第(3/3)页